中国红星宣纸扫一扫 关注我们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由于搜集四库全书时毁灭大量古籍档案,故有学者称为“四库毁书”。尽管该丛书毁掉了大量古籍档案,但流传至今不能不承认是当时的一种集大成的书库。其中,有很多地方谈到宣纸,涉及到史、子、集等三部。按照历史学界对《四库全书》的过失(毁书的认为)评价,毁去的部分无法考证外,留下所有文献中对“宣纸”的记载,依然较为可观。
在《钦定日下旧闻考》第150卷、《万寿盛典初集》第56卷、《钦定天禄琳琅书目》第2卷、《墨池编》第6卷、《御定佩文斋书画谱》第13卷、《石渠宝笈》第18卷、《六艺之一录》第309卷、《文房四谱》第4卷、《通雅》第32卷、《类说》第7卷、《元明事类钞》第22卷、《御制诗集•初集》中的第12卷、第13卷、《历代诗话》第79卷、《松泉集》中的第6卷、第17卷、第18卷等中均有宣纸的记载。其中收录的《历代名画记》《续资治通鉴长编》两个文献对宣纸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历代名画记》是由曾任安徽舒州刺史、唐代著名绘画理论家张彦远(815-907年)在唐代大中元年(847年)所著,在其《论画体工用拓写》中说:“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三吴之迹,八绝之名,逸少右军长康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淮南子云:宋人善画吴人善冶,不亦然乎。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古人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彩笔迹。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这是最早记载宣纸的历史文献,为后世研究宣纸起源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
《续资治通鉴长编》由宋代李焘(1115年-1184年)所著,他在“二百五十四卷”中记述:“诏降宣纸式下杭州,岁造五万番,自今公移常用纸,长短广狭毋得与宣纸相乱。”这是最早记载宣纸使用归置的文献,其基本意思是宋代宣纸需求量大增,朝廷下令外地以宣纸的样式制作,府衙使用的公文无论大小都不能使用宣纸,可见宣纸在当时的珍贵程度。也是《四库全书》中收录 “宣纸”词条并立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