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0563-5600008

宣纸知识

宣纸零距离

发布日期:2023-12-27 00:00 浏览次数:

新闻作者:段联保■   发布时间: 2014年12月07日

 

宣纸,树皮做的。把这句话翻过来倒过去,再在内心默念十遍二十遍,我依然对宣纸提不起任何兴趣。望着晨光抑或夕照下的一棵棵树,我全身的好奇和兴趣都在粗糙丑陋的树皮,如何能制成洁白漂亮的宣纸的工艺上。2013年有过一次探奇计划,动身前夜忽然接到单位电话,告之次日早八点随领导出差,而搁浅夭折。时隔一年的四月二十日,“三月三·敬亭山首届诗会”顺利召开,终于促成此行。步入中国宣纸文化园,我平生第一次有了与树皮成纸零距离。

砍檀,看似简单,却是不折不扣的技术活。准确地说砍檀只是砍3--4年的青檀枝条,而不是砍檀树。首先,你要慧眼识珠;其次,要掌握时机,通常生长进入休眠期后砍伐为佳;第三,下刀要稳、准、狠,一刀搞定。这是砍檀的关键,既能获枝,又不影响来年新枝勃发。现在是檀条生长期,我所看到的每根檀枝,均从一个粗粗大大的球形树冠斜向逸出,檀树也就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了。与此同时,讲解员还讲到了稻草正以秧苗的身份在沙田茁壮成长。顺着她指引的方向,我眼前恍若出现了躺在山坡上的高秆稻草,以及被风雨雷电不断侵蚀而慢慢剥露的白色纤维。

太阳升到三杆子高游人多起来,气氛热烈起来,碰撞的话题也多起来。有理论的,实践的,还有宣纸之外的。尤以对宣纸渊源的追溯较为集中和突出。

东汉安帝建光元年,蔡伦弟子孔丹造纸皖南。一日偶遇一青檀横卧溪流,露出腐烂变白的树皮,遂取之造纸。经反复调整配方不断改进工艺,试验多次终获成功。这便是被称之谓“千年寿纸”的宣纸。另一种说法,“宋末争攘之际,烽燧四起。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因贻蔡伦术为业,以维生计”。相传,曹大三自入行以来,对造纸术如痴如醉精益求精。潜心钻研数年,历经无数次失败,最终造出了画“韧而能润,光而不滑”,书“洁白稠密,纹理纯净”的好纸。因产地属州治宣城故名宣纸。

第三种说法更为传奇,可信度也更高。明末清初,卸任官员汪锡乔,回乡定居泾县城北官坑,率家族造纸。到清朝中期,汪氏纸业已呈鼎盛之势。其“鸡球”牌棉料、夹宣等首获十九世纪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接着,“帆船”牌棉料、单宣等获上海万国纸张博览会金奖,“质薄能坚,至厚能腻,笺光古色,文藻精细”的宣纸渐成雏形。因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关于宣纸渊源,今天的人们更愿相信孔丹说。

砍下的檀条经蒸料、浸泡、剥皮等系列工序,摊晒成燎皮,进入舂料室。舂料师傅坐在舂锤前,戴着耳罩姿态如仪,一举一动似乎都由舂锤控制。舂锤起落空谷回音,“一片舂声撼夕阳”。他不关心看客,也不关心自己。我理解他的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更惊叹他雷鸣中的淡定。过了切皮、捣洗、漂白、配料几关后,给混合纸浆配水、配胶展示作坊。假如青檀皮、沙田稻田是宣纸这味中药的主要成份,那猕猴桃藤汁就是这味中药的药引。众所周知,只有好的药引才能引出药的好疗效,配水、配胶也就自然成了制纸工艺的主要工序,使宣纸“质地绵韧,手感润柔”成为可能。

结束这一程,宣纸工艺转入参观者最感兴趣的环节——捞纸。由竹帘于纸浆池中捞出的纸,一层一层堆叠在一起,像冰糕,又像一块块特制的豆腐,让人忍不住伸出手去触摸。史上***宣纸曾在此由数十工人同心同德一举捞出。我也动手捞了一张,“纸面平整,隐约帘纹”,并把自己的姓氏和掌纹留了下来。这“一浸、一抖、一提、一翻”,仅3秒钟却好像世界为之换颜,大地为之变色,立即破解了许多宣纸制作的奥秘。焙纸房,我身穿毛衣,工人光着膀子。“游人目光,如果能变成唤来清风的扇子”我不切实际地想,“那该多好”!宣纸,如其说是在千锤中诞生,不如说是在焙烤中长成。

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剪纸,便可包装入库。至此,树皮成纸的秘密似乎已经揭开,其实不然。

按照“***父,父传子,子传孙,传男不传女”的师傅信条,全厂没有一个人能从事宣纸制作全程的所有工序。从进厂学徒到离厂还乡,一个人一生能熟练掌握三、五个过程,就很了不起了。师傅眼里,宣纸是有灵性的神物,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书谱》记载:“时和气润,三合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由此可见制作宣纸的108道工序,隐去保密部分,再精减一些,剩下的18道,也不是三、五个人就能全部掌握。“宣纸乃集体智慧的结晶”历代不改。基如此,宣纸又多了一层神秘面纱,又有了更多不是秘密的秘密。

早在光绪三年,就有英国人出没“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泾川,对宣纸制作秘密在其当年的海关关务报告中即有披露:取檀树皮、果树皮及麦秆洗濯多次,加若干石灰而煮之,复行洗濯,于是终年陈于山麓之空地,以候其干。几年后,至八十年代末,日本人多次纵横泾川腹地,或乔装打扮深入“敌后”,或堂而皇之考察访问,其目的均是不可告人的获取宣纸制作秘密。

然功夫有负有心人。英国人,日本人,以及我和走进宣纸文化园的游人,于复杂的宣纸制作工艺而言,只能是管中窥豹,道听途说略知皮毛。秘密的获取,除人和之外还得有天时地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天下又有谁能将水土搬得来送得去?聪明的英国人,机智的日本人,以及当今爱好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在自然面前,在水土面前,在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宣纸面前,不得不俯首称臣。有史可鉴,当古埃及有纸草纸,欧洲有羊皮纸,中国就有了蔡侯纸,并与其在世界造纸业发展和人类文化传播史上,平起平坐相提并论。

今天的红星牌宣纸,在“天宝二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的基础上,无论从纸浆配料,还是到成纸现代化过程,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提高。“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藻光润”的宣纸,不但能“润墨性强,搓折无损”,易保存,不变色,少虫蛀,还能做到“墨分五色,墨韵清晰”。赵朴初语:看挽银河照砚池,宣城玉版启遐思,澄心旧制知何似,赢得千秋绝妙词。制作工艺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先后走进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宣纸,纸中之王,货真价实,名不虚传。

有宣纸,宣城更亮更美;生宣城,宣纸更兴更旺。

宣城之纸,中国之子!


0563-5600008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