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宣纸扫一扫 关注我们
1949年9月15日,泾县人民政府政治处上报皖南区宣城行署文,述及:“宣纸产于泾西小岭及东乡一带,第以累世相沿,恪守旧法,虽有前进,职工屡欲因时改进,因限于经济力量及科学工具,而鲜有成功。按小岭自然环境,四面环山,绝少田地,居民约有四五千人,无论男女老幼,胥赖制造宣纸原料及宣纸以维生计,近十数年来,国内频于战争,交通不便,关于宣纸运输费用太高,益以捐税,负担太重,宣纸产额非特不见增加,甚且日有减少,抗战以后,宣纸生产事业逐渐失败,事所必然。胜利后虽有少数槽户继续营业生产,亦朝不保夕,勉强维持,迨至皖南解放以后,社会经济现状全面紧缩。宣纸既非日常生活必须用品,所有成品,势成无从顺销。因此,资金来源形成中断现象,益以食粮缺乏,不能全部停工,以至今日且有少数槽户工资尚不能如数清偿。目前秋谷登场,凡属宣纸工业劳资两方迫于生计,谒欲后业,经再四研讨,同业中均无力独资经营,拟采用劳资合作共同生产为复业原则,一方面呈请人民政府予以经济上扶助,一方面研讨联合生产统一运销计划,以解决五千失业职工之生活问题”。皖南区宣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1950年11月2日下发通知:泾县人民政府《调查你县宣纸制造及产销情况》。文内并叙:“查你区所产宣纸于国内外都享有盛名,目前在国内制造工业上仍居重要地位,华东方面对此已加注意,为谋今后进行发展,改良及辅导等工作,超亟需了解该业的一切情况。”有此鼓励,泾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11月14日重新组织调查,调查重点就是历代生产宣纸较为集中的产地——小岭区域。
图:联营期间工人睡觉的吊床
泾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7月委派县工商科副科长高峰,县油纸公会主任戴少鹗二人到小岭进行发动、组织,并在小岭曹氏宗祠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小岭、许湾、簪缨等三个自然村的村干部(村长、农会主任、治安员、民兵队长)和原大厂的经理、资方人员。后期又在曹世舜家由曹康乐主持召开了两次会议,所有有纸槽的人家都参与,会议汇报了“合作”准备工作,讨论了宣纸业联合的组织名称,会上由曹人则提议叫“泾县宣纸联营处”,并取得了一致同意。各自然村推选出15人任联营处筹备董事,组成了筹备委员会董事会,公推曹康龄为董事长,曹俊仁为副董事长。生产地点选择了乌溪关猫山、小岭的许湾、汪宜坑、元龙(牛笼)坑四个地方。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这些地方自然水源充足,有旧厂房、生产人员离家近,原料运输方便。
图:联营处使用的胸章
1951年9月恢复了五帘纸槽的生产,职工人数108人。联营处为便于与各地商人联系方便,便于来往信件的及时投递,将办公地点设在县城,临时租用泾县北大街72号的门面,管理人员有正副经理各1人,职员3人,工人1名,1951年10月正式开业,启用1.5×5.7㎝、2×8㎝两方长印戳。联营处下属四个宣纸厂,分别是一厂在乌溪,二帘纸槽生产;二厂在许湾,一帘纸槽生产;三厂在云龙坑,一帘纸槽生产;四厂在小岭,一帘纸槽生产。每厂配1个管棚(类似工头)来管理生产,设副经理、业务销售各1名,另设有主办会计、会计、出纳和采购员若干名。 “联营处”实行统一经销宣纸,但由于销路不畅,不久就停了一帘槽。1952年6月,在泾县召开的安徽南北、南京市、芜湖专区及泾县城乡物资交流会,交流会的举办给宣纸销售带来了契机,使宣纸产销达到一定的平衡,维持了五帘槽的宣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