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0563-5600008

宣纸知识

非遗介绍丨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发布日期:2024-02-27 00:00 浏览次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项目概述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即以宣纸为制作对象,以制作过程中原料加工、制浆、捞纸、晒纸、剪纸等环节的知识与实践为核心内容,以安徽省泾县为主要流布区域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宣纸产地主要分布于泾县,以当地和周边地区生长的青檀树树皮和沙田稻草为主要原料,经百余道工序加工制成,具有优良的润墨性和耐久性,是书画、裱拓、水印等传统艺术的优良载体。

宣纸是中国手工纸在流播过程中注入地方元素诞生的特色纸种,随着中国水墨画的发展,社会对宣纸的需求量显著增多,其知名度、产业规模和从业人数也不断扩大,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成熟。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形成及其生命力的长久延续,与泾县及周边地区优良、适宜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充足的光照、优质的水源、四季分明的气候、理想的原材料生长环境,为宣纸的生产制作和宣纸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长期传承实践,宣纸制作中的原材料选用加工、成纸制作的知识和技术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以传统方式制作的宣纸具备百折不损、墨韵万变、不腐不蛀的优良品质,是展示传承东方水墨艺术意境与神韵的最佳载体。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活态传承,为中国书画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1年12月,包括2名国家级、7名省级、3名市级、9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在内的传承人队伍,以及为数众多的宣纸行业从业者,均积极开展有关该技艺的传承实践,在泾县当地,相关从业群体规模在5000人以上。


功能与价值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功能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用价值。造纸术荣列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其中重要原因是纸张的制造和应用改变了人类的书写史,进而影响到以书写、绘描为核心形式的书法、绘画等艺术类别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造纸术的重要构成,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实践,为中国人提供了书写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为中国水墨艺术的活跃、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是其实用功能与价值的最佳体现。

二、文化价值。得益于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原材料选用、处理和成纸制作方法,宣纸具备良好的润墨性和耐久性。笔力轻重、技法不同、墨量多少,在宣纸上均可得到体现,层次分明,质感突出,变化细腻,是展示和传承东方水墨艺术意境与神韵的最佳载体。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与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长期以来,宣纸及其制作技艺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宣纸“纸寿千年”的特性使得众多典籍和文人墨客的书画作品都借助于它而得以传承至今,使我们能够在今天回望历史、追溯过往,领略先人在文史、书画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不断传承实践为中国书画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经济价值。长期以来,宣纸业是泾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产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带动解决了当地社区和个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大量出口,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宣纸为基础生产开发的相关加工品、衍生品,满足了人们更多的日用需要。

四、工艺价值。宣纸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很高。这些生产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材料

<青檀皮>

泾县四季分明,有春来迟、秋来早、冬夏两季长的特点;年无霜期达250天左右,光照资源丰富,保证了宣纸原料不会在暴晒、暴雨和暴冻中风化和腐烂变质。泾县气温有较明显的垂直变化和区域差异,为宣纸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

图1 青檀树皮


青檀萌芽力很强,枝皮富含纤维,茎皮优质,绵韧易剥,是制造宣纸的优质原料。泾县的山地多属喀斯特山地,适合青檀树生长。此地所产青檀具有皮质嫩、纤维均匀丰富、易提炼和成浆率高等特点,其细胞壁内腔大,细胞壁表面有皱摺,吸附性强,是宣纸润墨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

图2 青檀树


众多研究表明,宣纸制作所用的青檀皮,以北纬30度左右的为上品,而在泾县及周边地区生长的青檀树为最佳。














<沙田稻草>


沙田稻草


稻草,水稻的茎,一般指脱粒后的稻秆。最适宜沙田稻香生长的土壤是黄棕壤、石灰土、粗骨土和水稻土,而泾县、旌德、宣城等地以这些土壤居多,所产的沙田稻草成为优质的宣纸原料。泾县中部是一片冲积平原,土质含沙量高,适宜种植长杆水稻,该水稻草杆柔韧、纤维均匀、成浆率高、木质化程度较低,易提炼。


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特色的工具是宣纸传统制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原料采集到加工成纸108道工序中,涉及到碓、碾、纸槽、纸帘、帘床、纸焙、刷把、剪等上百种传统设备与工具,工具与技艺的完美融合造就了独特的宣纸文化。


<碓、碾>


碓与碾


碓与碾都是传统打浆的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蒸煮、洗净的原料纤维束进行分解,完成纤维的分丝帚化。碓是最早出现在宣纸打浆工序中的设备,由碓头、碓基、碓杆等部分组成,根据原料加工对象又分为皮碓和草碓两种。皮碓的碓头为木制平口,碓基在整石块上凿以规则棱齿;草碓的碓头为铁铸凸口,碓基为人工开凿成容积率较大的凹石,也称为“碓臼”。

由人力完成传动的碓,被称之为“步碓”;水源丰盈的地方,采用水力带动,被称为“水碓”。1949年后,曾一度采用柴油机代替水力、人力。工厂通电后,使用电动机带动,这种传动方式被称为“机碓”。

与碾、碓相配套延伸的设备与器具包括鞭草棍、鞭草桌、洗草箩、洗皮棍、木榨、选检台、竹刀、箩筐、锹、洒水把、刨子、木槌、耳塞、挡草帘、撬棍、切皮刀、切皮凳、切皮桶、切皮绳、做料缸、料袋、料缸、袋料池、袋料扒、料池等。















<纸槽>


图1 纸槽


纸槽是宣纸成型流程——捞纸的必需设备,不同规格的宣纸选择相应的纸槽操作。传统纸槽有木制和石制两种,木制纸槽选择粗木裁成相应厚度的木板,拼接成纸槽所需相应宽度,刨光并开凿好榫卯,安装后漆上桐油便可使用;石制纸槽需将相同厚度的青石板开凿榫卯,安装榫卯后便可使用。

水泥进入人们生活后,用混凝土浇铸成水泥板,也可在浇铸时撒上不同颜色的细石子,在浇铸水泥板时,直接将榫卯留好,再将水泥板打磨光滑后套上榫卯,形成纸槽,为加快进度,制作纸槽时,直接用砖砌到规定的尺寸后,用水泥加固、抛光后即可。


图2 工人在进行捞纸


近年来,随着地面砖、瓷砖的普及使用,各宣纸厂将表面光滑的瓷砖贴入纸槽的内壁和槽底,既降低了划槽的摩擦系数,也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为降低浪费,又将传统的平口槽改成凹口槽。

通用纸槽的规格有:四尺纸槽(可捞五尺纸)、六尺纸槽、八尺纸槽、丈二纸槽、丈六纸槽等。

与纸槽相配套的器具包括纸帘、帘床(西乡称“帘槽”)、梢额竹、额桩(也称“档”)、衬桩、拦水棍、浪水棍、隔帘、垫盖帘、盖纸帘、纸板、盖纸板、榨、茅草、算盘(计数器)、猪毛把、水袋、药袋、椀子、挽钩、料池、药池、药缸、药槌、扒头、棍子、抬帖杠等。















<纸帘、帘床>


纸帘是捞纸时必备的一种器具,一般有帘子、帘床、帘尺等部分组成。帘床为承受帘子的支架,是由嫩杉木制成,床面铺穿芒秆。帘子和帘床可以随时装好或拆开。帘尺的用处是绷紧帘子使其保持平直。在捞纸前,将帘子平铺在帘床上,以帘尺固定纸帘的两头,单边入槽。捞纸后,取下帘尺,把帘子(帘面上有湿纸页)从帘床上提起,将帘子倒扣在平板上,湿纸页脱离帘面后粘附在板上或湿纸上。一张竹帘能重复用来捞纸,较为简便。

纸帘的制作包括编帘、装帘两大工序。


一、编帘

编宣纸帘的材料均选用当地所产的苦竹,苦竹竹节长,是制帘的理想材料,苦竹经剖篾、抽丝后,用马尾编帘、土漆漆帘后形成。丝线使用普及后,马尾编帘逐步退出。

(一)抽丝

剖篾是将苦竹去簧、去芯,剖成与牙签同粗的竹条,并将竹条的一头削尖。用一适中的钢钉在一厚铁板上打一小孔,将细竹条的尖部穿过小孔,另一头用钳子夹出,此过程称抽丝。根据纸张要求不同,抽取竹丝的粗细也有所区别。

图1 工人将苦竹抽丝


(二)编帘

纸帘编织工作在一个大小适宜的木架上进行,木架上有横杆,在横杆上编帘时,每隔一两厘米的距离上挂有一对长形的小薄竹片制成的线坨,每个线坨上都有预先绕好的丝线。编帘时,使织线交叉缠住帘丝。每对线坨交换位置后,再织下一行帘丝。

图2 工人在木架上编帘


(三)漆帘

将编制好的竹帘,用漆刷沾上土漆,漆完的纸帘须在阴凉处经过一个月阴干,不能在阳光下暴晒。

图3 工人在漆帘


(四)绣帘纹

常用帘纹有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扎花等,这些帘纹在编帘时已经完成。如需特殊帘纹,需在阴干的单丝路纸帘上绣帘纹图案后,再加上一至两遍漆,成纸上就会呈现相应的图案。传统的特殊帘纹有丹凤朝阳、白鹿、龙纹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帘纹有纪念宣纸、订制宣纸等。

图4 工人在绣帘纹


二、装帘

装帘与弹帘床是捞纸工必须准备的工作,首先选择粗细适合于弹帘床的芒秆,按照粗细分开放好,将选好的芒秆插入帘床架上,再用扁平竹片从中间穿好固定。

图5 工人在弹帘床


装新帘是将帘子分出正反面后,用小刀将帘边割整齐,迭出一小边确定为稍边,再用棉线织成人字形的线路以牢固稍边。帘子装好后,通常需要过几天再使用。

图6 工人在装新帘


三、纸帘类型

宣纸帘按宣纸品种规格分类,常用规格有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传统的特殊规格有长扇、短扇、小六裁、6尺屏风、8尺屏风、9尺屏风、条头、金榜等;现代特殊规格有2m×2m、0.7m×2.34m、0.9m×2.34m等。















<纸焙>


图1 纸焙


纸焙是晒纸所需的设备之一,由砖和石灰砌成中空墙,焙壁敷石灰与墨汁用铜镜压磨而成。捞出的湿纸,通过晒纸工一张张地贴在纸焙上烘干成纸。宣纸技艺在传承过程中,先后有多种不同形制的纸焙出现。最早的纸焙是烧柴式焙,这种纸焙烧薪柴提温。随着以煤作为燃料进入宣纸行业后,将纸焙改成烧煤吸风炉。1990年代,大规模宣纸生产线开始将传统砖焙改成钢板焙,集中燃点,锅炉供气提温;单槽作坊式生产户使用中间贮水的钢板焙,采用烧柴或煤将所贮的水烧热,既可提温又可保温。钢板纸焙的进入,降低了热辐射对操作工的伤害,也使纸焙使用寿命从不到一年延长至六年左右,充气式钢板焙使用寿命可达几十年。

图2 工人在晒纸


与纸焙相配套的器具包括铁锹、烧火棍、火钩、纸架、纸桌、刷把、额枪、浇帖架、鞭帖板、水壶、掸把、架帖板、米汤盆、米汤把等。















<刷把>


图1 刷把


图2 传承人用刷把晒纸


刷把是晒纸工必备的工具,也是考验晒纸工技术是否全面的基本程序之一。刷把的制作包括选松毛和扎刷把两个步骤。每年的秋季,到山上选择成熟的长松毛,整枝采下,放在阁楼上阴干。使用时,将松毛从松毛支上分开,选一定长度的归集在一起,再扎成规定的圆小束。刷把柄选用桐木,桐木要开槽,两头留1厘米左右不能开透。扎刷把时将圆束松毛放进桐木槽内,排列整齐后用两边竹片夹紧,间隔穿绳固定好,用剪刀将松毛头剪齐。















<宣纸剪>


图1 宣纸剪


图2 剪纸工在剪纸


宣纸剪主要用于将检验合格后的宣纸进行裁边规整,其特征与民用剪刀大相径庭,外观长36厘米,其中刀刃长26厘米,手柄长10厘米;刀身宽9厘米,每把剪纸刀重0.8-0.85公斤,选用优质扁铁、工具钢为材料,经裁铁、出坯、雕弯、下钢、镶钢、压钢、打头片、打眼、打手柄、退火、开口、锉头片、上记号、淬火、敲口整形、磨口、制销、钉铰、上油、整形等工序锻造而成。宣纸剪因形状大而沉、锋利、用途特殊,也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剪”。


图3 宣纸剪配套设备


与宣纸剪配套的设备和器具包括剪纸桌、油把、掸把、套指、木尺、卷尺、印章、产品卡、过剪薄等。


工艺流程

做宣纸的人常讲一句话:宣纸制造,首在于料。原料加工是宣纸制作过程中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也是宣纸传统制作108道工序中最为艰辛的部分,是决定宣纸品质的根本所在。


技艺特色

宣纸人怀揣一颗匠心,在专注与执着中,用他们的精湛技艺成就了宣纸,也为守护中华锦绣文明贡献了力量。

一、原料加工粗中有细,漫长、繁复、严格的工艺成就宣纸的品质

原料加工尽管不在“捞、晒、剪”三大核心技艺范围内,但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其他环节。缺少好的材料,后续的成纸制作和宣纸特性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

传统的宣纸制作,原材料加工的时间所占比例***,流程最为繁复,工作也最为艰辛,是不折不扣的苦差事。但看似粗糙、艰苦的原料加工,却粗中有细,各个步骤环环相扣、井井有条,每个细节都有其作用,不可马虎。以处理沙田稻草最初阶段的扎草把为例,外人眼中简单的打捆,实则大有讲究,要为后续端料、蒸煮、摊晒埋好伏笔。打捆时既不能太松,否则易散落;又不能系死,否则蒸煮时不便叉挑,摊晒时无法拆开摊平。仅扎草把这一项工作,就需要数月甚至半年左右的实践才可胜任。又如摊晒阶段,不仅时间、次数要足,摊开原料时要求平整、均匀,才能保证皮料、草料充分接受阳光、雨水的洗礼。

图1 沙田稻草加工


粗中有细还体现在原料加工的科学性上。宣纸的两大制作原料——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前者富含长纤维,茎皮优质,绵韧易剥;后者富含短纤维,纤维均匀。在漫长的加工过程中,二者特性得到充分融合和发挥,使宣纸在微观层面呈现出长短纤维互为骨架与填充、相互交织的状态,并使纸张具备较好的存水导墨特性,达到“墨韵万变”效果,能够与元代以来中国传统水墨艺术追求意境与韵味的审美特征完美结合。

皮料和草料都要经过三四次碱水浸沾熏蒸,处理成燎皮和燎草。浸、蒸所用的碱,有石灰或纯碱,呈相对弱碱性,学界称之为“弱碱多级蒸煮”。通过这一方式,可把宣纸原料中的果胶、木质素等杂质去净。弱碱蒸煮配合摊晒时的日晒雨淋,处理过程缓慢、柔和。这些都是宣纸具备较好书画性能和较长寿命的重要原因。

图2 板坑燎皮厂工人装锅


原料的加工,不仅是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的融合过程,更是对宣纸人的历练。工艺繁复、严苛,必有其因,其中蕴含的是宣纸人善待材料、物尽其用的理念和实践,以及减少返工、提高质量与效率的必然要求。


二、技艺精妙,心手相传

在长期的实践和传承中,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实践者们总结出许多经验、心法,帮助自己和他人领会其中要义,如捞纸环节中的 “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胸”“抬帘的要活,掌帘的要稳”“放帘要做筒,起额要平,掀帘要像一块板,传帘要像筲箕口”等口诀,以及晒纸环节中“吊角、托晒、抽心、半刷、破额角、挽刷、打八字、挽刷、破梢角、破掐角、收窗口”等刷路要领。但尽管如此,很多细节和技巧在操作时仅有毫厘之差,结果却千差万别,其成败全凭艺人心中之意与指尖之感,只有在经年累月的反复实践中,才能准确掌握并完成。

图3 泾县宣纸厂历史图片


以捞纸为例,两次捞纸的目的分别是上浆、补浆,但纸槽中纸浆的浓度会随着捞纸次数而逐渐减少,因此捞纸时对每一捞时间、力度、纸浆量的把握都需要见机调整,才能确保每一张纸的质量、厚度趋于一致。这种变化往往以克为单位,区别只在毫厘之间,却能被优秀的捞纸工了然于心,手到即成。


三、道法自然,尊崇时令,和谐共生

宣纸传统制造技艺同中国传统技艺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一样,都尊崇时令,秉持道法自然的原则。在原料的索取上,每年的霜降到次年的惊蛰时节,青檀树进入休眠期,才是青檀枝条的砍伐时段。砍伐时,要从枝条的两边下刀,避免刀口紊乱,刀口要呈元宝状,创口要内比外高,避免下雨时存水、腐烂。被砍伐后的青檀树,须进行修桩,清除残苗细枝桠,以利于春季桩头发芽和生长。通过这种方式,青檀树得以长久、有序生长,当地人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宣纸原料的永续获取。宣纸生产过程中的不少工具,也都取之于自然,纸帘、帘床、刷把等工具,使用竹丝、松毛等材料制作而成,与宣纸存有天然的亲和感。

图4 传承人用刷把进行晒纸


宣纸原料加工阶段,当地人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通过多次上滩摊晒,让皮料、草料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在阳光、雨水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原料中的杂质被逐渐去除,原本发黄的皮草料,也逐渐自然褪色,形成成纸时的洁白颜色。

图5 燎草厂工人晒草


晒纸、剪纸过程中产生的废纸、坏纸也不会被浪费,它们将被制成纸浆“回炉再造”,进入新一次的制作过程,迎来第二次生命,充分体现出宣纸人珍惜材料、爱护宣纸的品质。

无论是原材料加工还是成纸制作,不仅历时长久,过程也充满艰辛:原材料加工要在不同季节面对烈日、雨水、寒风,在田地、山坡、溪流中肩挑背扛、奋力劳作;成纸的各道工序虽在室内完成,但捞纸师傅的手要在寒凉的水槽中千万次地重复出水入水,晒纸师傅每天要在四十多度的晒纸房内与火热的焙墙“亲密接触”……但无论过程多么艰辛,他们始终怀揣匠心,对先人传承下来的技艺充满敬畏,在坚守中诠释和践行工匠精神。


技艺特色

一、按传统宣纸产品

宣纸的品种很多。最常规的、最传统的是三样产品:按照青檀皮的含量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棉料通常被认为适用于书法,青檀皮占比在30%到40%。净皮宜书宜画,通常被认为适合写书法、花鸟、小写意、人物,青檀皮占比在60%到70%。特种净皮通常被认为适合于山水、泼墨大写意,青檀皮占比在80%以上。

二、按尺寸分类

从尺寸来看,分四尺、五尺、六尺、七尺、八尺、丈二、丈六等。2000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在丈六的基础上了创制了两丈宣,长5米多,宽3米多。2015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又在此基础上做了三丈三的,它的长度是11.4米,宽度是3.6米。2018年,泾县三星宣纸厂制造出一种更大幅面的宣纸——四丈宣,长13.2米,宽3.6米,这是市面上目前***的宣纸。

三、按厚薄分类

按照厚薄分类,一般分单宣、夹宣、三层,以前还有四层。

四、按帘纹分类

按照帘纹分,通常分四类。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单丝路就是单根的丝路,帘子是由竹丝编起来的,竹丝有接头,所以有一个并排较密的平行线,称为单丝路。如果并排的是两根线,称为双丝路。如果是密密扎扎的帘纹,称为罗纹。如果帘纹有一点像龟壳一样的六边形,称为龟纹。

单丝路通常较为常见,双丝路次之,罗纹和龟纹相对较少,除了有特殊的订购。除这四个帘纹以外,还有现在鲜有的丹凤朝阳、梅花笺。丹凤朝阳是一个类似凤凰飞向太阳的图案。梅花笺是一个一个的梅花。还有一些特殊帘纹,有的做纪念纸,还有一些定制纸,有斋号,这也属于特殊帘纹。


相关制品

纸有生、熟之分。直接从纸槽中抄造、烘干,未经加工处理的原产品称为生宣。在生宣的基础上,经过染色、洒金、砑光、填粉、施胶、涂蜡、印花、黏接等工序形成的纸张称为熟宣。宣纸制品出了传统的宣纸册页、印谱、信笺、仿古对联、折扇等,如今还将宣纸加工成镜片、卡纸等。


流通情况

1954年之前,宣纸的生产都是以作坊或作坊群的形式出现,即家乡人自己造出纸来,然后把它贩运到具备消费能力的中心城市。这是当时的一种生产流通模式。1954年,通过公私合营、合股的形式,成立了泾县宣纸厂(红星厂),后来逐步成为国有企业,也就是今天的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它是目前中国***的宣纸生产厂家。红星牌宣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恢复宣纸生产而诞生的品牌,也一直是文房四宝行业中的名牌产品。

改革开放以后,泾县出现了另外两家宣纸厂,一个是小岭的宣纸厂——“红旗”牌宣纸。另一个是泾县宣纸二厂——“鸡球”牌宣纸。当时这三大品牌都做出口,主要出口日本。如今,大规模宣纸厂仅剩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其余是若干家小厂的生产模式。小的宣纸生产厂一开始大多是自营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宣纸销售业态开始出现变化,四川夹江人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店,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

如今红星宣纸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在大中城市都设有实体店铺,同时也通过电商,包括微信群、APP做宣传推广。这成为泾县宣纸销售的新业态。










0563-5600008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