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北京日报》)
泾县宣纸何以寿千年
北京日报 黄辉
1982年,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启蒙者、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一行来到安徽泾县,一睹手工造纸的秘密。那时的中国,对这位已经红透西方的当代艺术家一无所知,在长住泾县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劳申伯格用宣纸创作了50多张版画。
刘海粟曾专程参观泾县宣纸厂,挥毫写下“纸寿千年,墨韵万变”八个大字。李可染造访泾县宣纸厂时,满怀感激地对工人三鞠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一时传为佳话。
(捞纸 全国劳模周东红)
始于唐代产于泾县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最早出现“宣纸”这一概念,也说明了它的功用:“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其后的典籍《新唐书》、《旧唐书》都有宣纸的记载。安徽省博物院所藏张即之《抄经册》,被王世襄论证为最早的宣纸实物。宣纸成熟应当是在元明时期。文震亨在其所著《长物志》中曾云:“吴中洒金纸、松江潭笺,俱不耐久,泾县连四最佳。”杨大金著《中国实业志》中更直接:“宣纸产于安徽泾县。泾县晋时属宣州郡,唐时属宣州,皆为贡品,世称宣纸。”
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泾县环境优美,溪水回环,黛瓦粉墙,古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当地人沿用旧称“泾县宣纸厂”)厂区就坐落在泾县榔桥镇乌溪村。
厂区内,可见一块块由山坡改造而成的晒滩(晒宣纸原材料的山坡),仿佛山体的补丁,上面晒满了燎皮、燎草(燎皮,经加工后的青檀树皮;燎草,粗加工后的沙田稻草,造纸时燎草与燎皮的比例不同,造出的纸种类就不同),***气势。清蒋士铨《白露纸》“白肌腻里藏骨筋,平铺江练展晴雪”,就是燎皮草料在晒滩翻晒的场景。如吴冠中所说:“厂房四周的山坡上晾满了稻草,那是宣纸的粮食。”深山流出的水汇成乌溪,分两支穿厂区而过,清澈的山溪直接引到纸槽间作为捞纸之用。
在溪畔山前,就是落成不久的中国宣纸博物馆。远望宣纸博物馆,就如一撂已经摊开叠好的宣纸,置于青山绿水间。
(检验)
清代古纸镇馆之宝
中国宣纸博物馆是全国首个系统性综合宣纸博物馆,共有三层:一楼为宣纸历史与技艺展示区;二楼为馆藏宣纸与书画精品展示区;三楼为书画展厅。2015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向中国宣纸博物馆捐赠了30盒(卷)清代旧纸,其中包括不同规格的红色描金龙纹斗方3盒、白素绢10卷、五色蜡笺(纯色)1卷、五色洒金绢10卷等类型和规格,这批古纸系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加工制作。目前只打开了3盒(卷),博物馆展出的也仅有其中6张。这些宣纸都是乾隆年间的原包装,特别考究,成为中国宣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清代“露皇宣”因是丈六形制,故又称“丈六宣”,是宣纸中的极品,属特净宣。露皇宣创制于明初,清嘉庆十一年《泾县志》载:“露皇以帝子而名,溯厥妙制。”特点是洁白如玉、纹理清晰、文藻精细、软中有韧。生产露皇宣的难度极大,工艺要求高,需30多个技术精湛的工人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抄造。泾县的生宣千里迢迢被运送到皇城,加工成熟宣,几百年后,这批纸又回到泾县。
此外,还有中国书店、荣宝斋、朵云轩等艺术机构赠送的旧纸。展出的藏品也有红星宣纸厂以前的产品,包括1983年的获奖产品。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些产量少、具有纪念意义的特种纸,比如,世博纪念宣、2009年红星牌建国六十周年纪念宣、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特制宣、红星牌97香港回归纪念特制宣纸。据中国宣纸博物馆馆长胡文军介绍,以前宣纸厂并没有库存的概念,断断续续留存了一些,现在是有计划地留存宣纸,馆藏书画作品及老宣纸已经有上万件。还从拍卖场上竞买珍稀的老宣纸。2012年,在北京都市联盟拍卖会上,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红星牌四尺黄料夹宣,被认为现今仅有一刀存世,成交价38万元。2013年,上海嘉泰春拍上,1984年红星龟纹净皮宣纸(10刀)附原纸箱,最终以20.7万元成交。博物馆也在泾县当地征集老宣纸,包括一些文献资料和传统制作工具,以丰富馆藏。
(原材料拣选)
活态技艺百道工序
除了静态的藏品展示及陈设外,中国宣纸博物馆还直接在博物馆的生态园开设技艺展示与体验区,再现宣纸制作流程。
在这里,仍沿用着明清繁盛时期生产宣纸的108道纯手工工序,观者可以体验传承千年的“古法宣纸”制作工艺流程。宣纸的制作大致可粗分为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烘等18道工序和108道不同的制作过程,从原材料制作到整个产品的完成,要花将近3年时间。
进入技艺展示与体验区,首先看到的就是宣纸原料的“锤炼”过程:精挑细选后的燎草、燎皮用巨大的木槌夯打,目的是把纤维打碎。清代诗人赵廷挥的《感坑》就有描写泾县山溪人家制作宣纸的诗句:“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宣纸制作心手相传,古老的工序仍旧沿用至今,只是在技术上有所改进,比如石碓碓皮,过去是水车带动,现在是电力带动。
制作宣纸的重要步骤之一——捞纸现在仍沿用百年前的方式。《天工开物》中记载:“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泾县宣纸厂的捞纸场景与此记载一样。
国家标准委所规定的标准宣纸为:采用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树皮,不掺杂其他原材料,并利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经过特殊的传统工艺配方,在严密的技术监控下,在安徽省泾县行政区域内,以传统工艺生产的具有润墨和耐久等独特性能,供书画、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用纸。20世纪60年代,造纸专家陈志慰等人采用美国国家标准认可的Tappi老化实验法测试得出,宣纸的纤维在1000年后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还能继续使用。
自古以来,宣纸就有“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之誉。因为宣纸易于保存,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不蠹不腐,故有“纸寿千年”、“纸中之王”之称。
时至今日,泾县仍是中国画家的朝圣之地。于他们而言,宣纸就是赖以为生的粮食,画家和书法家在上面挥毫泼墨,诞生了黑白相融、浓淡相渗的中国画。“至薄能坚、至厚能腻”的宣纸,让历代文书典籍、书画作品得以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