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宣纸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在安徽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内的宣纸古法车间,提及捞纸工周东红(左)和戴胜(右),大家都习惯性称他俩是“模范两口子”,因为俩人在一个水槽捞纸,一捞就是将近20年。有的人,搭档换了一茬又一茬,周东红和戴胜却是工作分配“拆散”后,又主动要求在一起,同事们都开玩笑说“他俩是真爱,相处时间比跟自己老婆都多。”2015年,首批8名“大国工匠”的名单中,周东红名列其中,国家级的荣誉也丝毫没有影响他与戴胜继续搭档。周东红告诉斗鱼网友,捞纸是个需要互相配合的工种,两个人配合得好,捞出的纸均匀、厚薄适当、质量高,所以遇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就不愿意更换。
在宣纸生产的几个核心流程中,有“水深火热”的说法,其中“水深”说的就是捞纸。7月4日,光明网、斗鱼直播等联合主办的“致·非遗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动来到宣纸古法车间时正值热辣的夏季,有不少网友表示,夏天捞纸的活儿凉快。周东红伸出双手,回复斗鱼网友说,现在每天的工作时长基本都是8小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都是凌晨2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除去吃饭、间歇休息的时间,一天双手有12个小时都泡在水里,而且冬天水的温度大概在3-5摄氏度。“正常人游泳泡澡有个半小时手上皮肤就会发皱,泡12个小时,手会时什么样子可想而已。”戴胜补充说,工作近30年,几乎每年手都会冬皴裂夏溃烂,夏天不能开空调,冬天更无法加暖气,倘若戴手套,手感就会降低,影响出纸质量,得不偿失。所以捞纸车间的工匠师傅们都是自备膏药,下午下班后赶紧抹上,睡一觉让皮肤稍微愈合一点,第二天再继续。一年12个月,只有春秋两季手是好的。
1986年2月,周东红进入安徽省泾县宣纸厂(现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挑选,周东红被安排在捞纸岗。2年后,戴胜进厂,周东红比戴胜年长四岁,初为学徒时戴胜并没有跟着周东红,直到1990年,一次偶然的工作调整,戴胜被安排和周东红一组。搭档的头两年,俩人的脾气性格都处在磨合期,尽管捞出的纸质量上乘,但在一些细小事情的判断上,俩人还是产生了意见分歧。与多数同事选择换搭档、换岗位不同的是,周东红和戴胜谁都没提出来换人,而是一边冷战一边照常工作,这让斗鱼网友深感不解,带着气还怎么合作?周东红说,这次冷战他们1年半都没讲话,但一年半的工作量依旧超计划完成。“之所以还继续合作,也正是发现彼此都没有因个人矛盾影响工作,如果换个人还得1-2个月的磨合,就跟两口子过日子一样,不能有点问题就先想到换。”
在部分斗鱼网友看来周东红和戴胜所在的古法车间主要是供游客参观,对工作量要求势必没有那么严苛,周东红连连摆手,告诉网友其实和在大厂的车间是一样的,每天要捞900-950张四尺宣纸。当然,对于周东红而言这当然不是最高工作量,高峰时一天捞过1400张。因为技艺精湛,周东红带过了徒弟有20多个,事实上,在技术岗位带徒弟并不是一件费力讨好的事,周东红说,带徒弟就意味着有好几个月废品率会提升,影响产量不说,也影响对自己业绩的考核,所以厂里有许多师傅不爱带徒弟。但他觉得既然是工匠,那只有传承下去,手艺才能有延续,否则等老一辈干不动了,技艺也就渐渐失传,这对于一个千年都靠着宣纸制作繁衍生息的地方来说,就太悲哀了。
作为大国工匠,周东红现在除了日常工作,还会应邀到许多院校讲课,传播泾县宣纸文化,更是传播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周东红说,其实在宣纸车间,像他和戴胜这样搭档10年以上的工匠师傅起码有30对儿,他俩并不是什么特例,只不过进厂的年头多,大家也就都爱这么调侃。问及彼此合作这么多年,***的感受是什么,周东红和戴胜相视哈哈一笑,“就是一起干得挺好的,配合起来踏实。”说完,俩人便匆匆回到各自的岗位上,继续看似简单,实际枯燥而又考验毅力和技术的捞纸工作。
6月至8月,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大力支持下,光明网、斗鱼直播等联合主办的“致•非遗敬•匠心”大型系列活动将推出30余场主题互动直播,去到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广东、云南、陕西等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入非遗文化发源地,走近非遗技艺传承人,通过创新的直播形式,吸引更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关注我国璨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不再束之高阁,而是“活”在大众身边。
30余场直播将涉及中国端午节、中国桑蚕丝技艺之云锦、古琴艺术、酒酿造技艺、粤剧、昆曲、福建南音、雕版印刷技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木活字印刷术、中国篆刻、皮影戏、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中国剪纸、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秦腔、中医针灸、中国桑蚕丝技艺之蜀绣、川剧、青城武术、京剧、珠算、二十四节气等多个非遗项目。直播过程中,除了有非遗传承人及专家的讲解外,网友将可以跟着主播的镜头,实际感受各项传统技艺的体验过程,参与互动的网友还将有机会获得非遗传承人赠送的小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