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0563-5600008

红星新闻

咨询热线

0563-5600008

关注我们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纸寿千年举世珍

发布日期:2013-06-18 00:00 浏览次数:

“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这是清代诗人赵廷挥笔下宣纸作坊的热闹景象。从安徽宣城泾县制作出来的宣纸,因其韧而能润、光而不滑、“笺光古色,文藻精细”,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典籍印刷的重要载体。而在99%都是机制纸的今天,宣纸制作的手工古法,几乎保存了中国传统造纸术的全部技艺,更是一份宝贵的活在当代的文化遗产。

安徽泾县的邢春荣是这份遗产的首位国家级传承人。在宣纸制作行当摸爬滚打40年,他太了解这一层薄纸背后的千钧之重了。宣纸为什么不蛀不腐、享“千年寿纸”之誉?“因为它从原料阶段就在经历老化。” 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为原料,历经两年时间的蒸煮剥皮、日晒雨淋、撕条打浆、水捞火烤等108道锤炼,才换来这千寿之身。

要出好纸,别无他法,只有“炼”到位。作为一门手工技艺,要“炼”的不仅是物,是活儿,也是人。1973年,19岁的邢春荣被招进红星宣纸厂。上来就做最苦最累的原料工,每天背皮料草料上山,晒完再背下来蒸煮,蒸煮完了再背上去晒。反反复复七八个月的日晒雨淋,人和原料一起蜕变。因为接受能力强,肯吃苦,一年后他被抽调去干另一个环节——晒纸。水浇到什么程度能把胶除掉,切纸用什么角度能让纸起来,揭纸沿着哪三条线能保证不破,松针刷用什么力道让纸服帖,什么速度能保证最后一张刷上去,第一张正好可以揭下来……邢春荣一晒就是15年,也整整钻研了15年。

“一门不到一门黑”,靠着勤快与悟性,邢春荣在晒纸的同时,也学习捞纸、剪纸,把宣纸制作的每个环节都摸得门儿清。从班组长、工段长到车间主任,直到今天成为安徽宣纸集团的总工程师,他一辈子没离开过“水深火热”的一线。如今,红星牌成了老字号,红星宣纸占到宣纸市场90%的份额。然而,邢春荣明年就要退休了。回忆与宣纸打交道的40年,他只有一个字:“苦”,却是笑着说出来。

因为他知道这苦中的值得。中国书画墨韵万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宣纸的甘于“托墨”,邢春荣也自认只是一个“托技”的人。如今宣纸收藏很热,但他不写不画不收藏,要做的就是把制作技艺从上一代人的手里接过来,传给下一代,做一个没有代表作的传承人,“每张宣纸都是无数人流汗换来的,说代表作,太轻了。”可是这“苦”与“重”也在打消年轻一辈投身造纸的热情。此外,节能、环保、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等要求也在考验“传统”,古法造纸是否要与时俱进?“传统”的分量在哪里?这些是邢春荣每天掂量的问题。2006年,宣纸厂开辟陈列宣纸技艺的文化园,有个传统舂碓,草料在里面翻滚的均匀度一直不够,厂里的技术工3个月没解决问题,最后一位做了一辈子作坊碓工的89岁老人,看了之后只说了两点,问题便迎刃而解。邢春荣激动地聘请老人为技术顾问,第二年老人就去世了。“技艺跟着人走,人没了,技艺怎能留得住?”邢春荣怕的是,纸寿千年,技艺却传不到那一天。(来源:人民日报)



    0563-5600008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