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宣纸扫一扫 关注我们
听众朋友,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发祥于安徽泾县,它的传统制作技艺也已经被列入了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那么,一张宣纸是如何被制造出来呢?今天的节目里,就请听众朋友跟随记者一起去探秘宣纸的制作技艺。
听众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被誉为"中国宣纸之乡"的泾县。泾县地处皖南山区,东西两部为山地丘陵,中部有一条河谷平原,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宣纸的生产提供了原料资源。山地丘陵主要是侵蚀丘陵和喀斯特丘陵,是宣纸重要的原材料青檀树的理想生长地;而中部河谷又提供了另一种主要的原材料长杆沙田稻草。宣纸研究所总工程师、国家级宣纸技艺传承人邢春荣向我们介绍了宣纸的制作工序和主要原材料。
“宣纸的制作工序大致可以分为18道,主要有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浆、捞纸、晒纸、剪纸等,要是细分的话,是有108道不同的制作过程。制作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因为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的纤维柔软性好、成浆率高、润墨性好,这样就符合书画绘画的润墨性的要求。但是生产宣纸周期很长,需要很长的加工过程。”
邢总介绍说,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需要经过浸泡、蒸煮、洗涤、石灰腌制等反反复复几十道工序后先制成皮胚和草胚,再由工人师傅挑到山上朝阳的石滩进行均匀的摊晒。根据天气的不同,一般要摊晒3到6个月的时间,主要是让原料经过日晒雨淋,完成自然漂白的工序。同时,青檀皮和稻草中的糖份等容易氧化的物质也能够去除,这样有利于延长成品纸的寿命。自然漂白后的原料叫做燎草和燎皮,经过洗涤后会被送到皮草选捡房进行挑选,把不合格的老皮或杂质挑出来,成功经过选捡的皮草料才会送去进行下一道工序--制浆。
檀皮和稻草通过前期的制作过程变成燎皮和燎草,接下来就是制浆。就是把燎皮和燎草通过制浆过程中的切断、碾碎,按照我们一定的工艺把它制成纸浆。然后再通过不同品种的配方,配成纸浆,什么样的纸浆捞什么样的品种,配制以后,就进入捞纸这个过程。
纸浆按不同配方调制以后,就进入了宣纸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捞纸。首先要在纸浆中加入泾县独有的山泉水,还要加入一种特殊的辅助原料--野生猕猴桃藤汁,然后充分搅拌均匀。
听众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捞纸工序的现场。在放满纸浆的纸槽前,两位捞纸师傅分别站在两头,双手抬着一个长方形的竹帘侧着往纸槽中浸下去,在纸浆中轻轻捞摆,然后再从反方向浸下竹帘,随即拎出、掀起帘子,一整张宣纸便落在了纸架上,整个过程只有不到十秒钟。捞纸师傅曹建华详细介绍了捞纸中的操作技巧。
捞纸的过程是先把竹帘摆在帘床架上,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胸。什么叫一帘水呢,就是第一次下水叫一帘水。一帘水靠身就是靠着身边下水,深度必须要适当,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二帘水破胸,二帘水是补充一帘水的,是反方向的,破胸就是从中间下水。一般情况下,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但是捞纸操作当中,水是从低处往高处走,这样就能使纸的均匀度比较好。然后这张纸操作好了以后呢,拎帘要一块板,一块板就是指没有弯曲;放帘要丁字步,腿要丁字步放帘;然后掀帘也要一块板;传帘要畚箕口,就像家庭用的畚箕,畚箕口前面宽宽的,后面窄窄的。这是整个捞一张纸的操作过程。
捞纸是从纸浆到成纸的非常关键的工序,全部过程都是手工操作,主要依靠捞纸师傅的手感,像纸的厚薄、纹理全靠两个搭档手上的感觉和相互默契的配合。另外,有些难以用文字明确进行衡量的指标,比如纸的松紧度,更依赖于捞纸师傅高超的技艺和心灵感悟能力。为了确保手感并且能够方便处理捞起竹帘后的细小缺陷,捞纸师傅必须光着胳膊捞,一年四季都是如此。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纸槽中的山泉水寒彻入骨,捞纸师傅的工作就更加辛苦。
纸帘是捞纸中的必备工具,它的制作工艺也直接影响宣纸的成品质量。纸帘的制作原料也与泾县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它是泾县和周边一些地区产的一种苦竹,这种苦竹,笋苦涩不能食用,但是竹纹的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容易剖成竹篾。用这样的苦竹编织后涂上土漆就制成了捞纸用的竹帘,它不易腐烂、不吃水,而且价格低廉。
听众朋友,现在记者来到了捞纸的下一道工序--晒纸工序所在的炕房,这里是一片火热的场景。炕房里的环境温度将近40度,晒纸师傅工作时赤裸着上身,穿着短裤,但仍然浑身是汗。晒纸师傅曹红苗一边操作一边为我们作介绍。
晒纸要从纸架上把每张纸一张一张地揭下来,贴到蒸汽排上,蒸汽排的排面温度达到70至80度。要拿特制的刷把,松毛制的刷把,晒一张纸有规定的刷路,15到16刷。从第一张纸开始,每张每张地往下操作,一张纸大概40到50秒的时间。根据蒸汽排的钢板的长度,有的能晒8张,有的能晒9张,从第一张晒到第9张或者第8张,前面的大概6张到7张就基本上全部干了,然后再进行收纸,把纸从蒸汽排上揭下来,循环这样操作。
晒纸的工序也是非常复杂的,捞纸出来的纸张并不是直接进入炕房进行晒纸,而是首先要进行压榨,把其中的水分挤出来,然后再放进特制的烘房,把里面残留的杨藤汁蒸发出来,目的是让纸张不相互黏贴在一起,起到分张的作用。接下来还要再用水把蒸干的纸张均匀地润透,放置24个小时之后,才能放到炕房的纸架上,完成揭纸、贴纸、收纸的操作。
经过晒纸工序,宣纸的制作也就基本完成了,现在还剩下最后一道工序——检(剪)纸。邢春荣总工程师介绍说:
“检(剪)纸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检验的检,一个是钳子下面加个刀,两个字就代表了检(剪)纸中的两个意思。首先是检验,晒纸晒好后的纸通过检验工对每张纸进行检验,把不合格的拿掉,合格的品种再经过剪就是剪刀剪,它是传统手工,用手工剪。”
在检纸车间,记者看到检纸师傅一张一张地翻开纸,以极快的速度,发现纸面上细小的空洞和破损,把不合格的纸挑出来,这些纸将重新回到纸浆槽中进行制作。检验合格的宣纸再由女工用特制的大剪刀裁剪整齐。
检(剪)纸车间主任徐木兰向我们介绍了检纸中的技艺要求。
检验的要求非常严格,要作两边检验,先看反面,再看顺面,不合格的产品逐张检验出来,作为回笼。合格的产品再用大剪刀剪纸。剪纸要求也比较高,剪的纸要整齐,刀口光滑,一刀纸剪50张左右,大小误差在3毫米之内。
经过一百多道繁琐而细致的工序,一张张质地优良的宣纸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宣纸的制作技艺也在日复一日的生产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制作技艺主要是靠师徒传承,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和艺人的断层。现在当地政府对保护传统技艺非常重视,通过招收专业学生,聘请造纸专家和生产艺人亲自授课,培养宣纸技艺传人,让宣纸的制作技艺世代相传。(来源:华语广播网)